当前位置: 主页 > 财经 > 详情
手抄英文书的建筑“艺术家”-环球今日讯

央广网   2023-02-23 09:08:33

◎张晓铮


(资料图)

这是一本英文手抄书,连封面共61页,每页55行,每行约50个单词,每页共2750个字母,全书共计167700个字母。除字母以外,书中还包括条形统计图表、建筑平面图等元素,与原版相比无一省略,全数抄录。

整本手抄书字迹工整,无明显涂改痕迹,犹如机器打印出来的样本。实际上,这本手抄书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何镜堂在没有桌子、没有尺子的情况下,仅用3天的时间一笔一划完成的。

3天写就完美手抄本

时间回到1964年,何镜堂正在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专业攻读研究生,并开始着手准备毕业论文,论文的主题与医疗建筑有关。那个时代,中国还没有互联网,更无法从网络上获取资料,所有能获得的资料都是纸质的。如果想查找资料,省内的图书馆又查不到,那大概就只有北京的图书馆才能满足需要。为了全面地收集资料,何镜堂跨越1874公里,从广州坐了12个小时的火车来到北京。

在北京的图书馆何镜堂真的借到了一本相关的英文资料,可惜这本书只能借阅3天。3天的时间太短了,若只是用3天的时间潦草地翻看资料,远远不能达到研究的目的;若只是摘录部分内容,又无法窥其全貌,回去以后难免有所遗憾。思来想去,为了能够深入钻研这本来之不易的参考书,何镜堂决定亲手复制这本英文书。

当时何镜堂就住在西单附近的一个狭小的招待所里,房间里连桌子都没有。为了在3天内完美地复刻这本英文书,他专门买了透明纸进行抄录。尽管手头没有尺子,但是凭借多年的画图经验,何镜堂徒手画出了标准的条形统计图表以及建筑平面图等一系列的复杂元素。而他当年用来抄写这本书的笔竟然是需要蘸取墨水才能进行书写的尖头钢笔。

3天,167700个字母,平均每天完成55900个字母,这其中需要的耐心和专注对于如今习惯使用电脑打字的我们来说是难以想象的。

设计多个知名作品

何镜堂在这本英文手抄书上的辛苦付出,缘于他对所学建筑专业深深的热爱。

1938年4月,何镜堂出生于广东省东莞市,因为从小喜欢数理化和绘画,他在老师的建议下选择了建筑专业。何镜堂认为建筑师既是工程师,也是艺术家,只不过他的艺术梦想直到45岁的时候才正式开启。

1983年5月4日,何镜堂从北京回到自己的母校华南理工大学设计研究院工作,到广东的第三天,他就积极参与到深圳科学馆的投标工作中。一连闭关20天后,何镜堂与夫人完成了建筑设计的模型,并在大会上一举中标。深圳科学馆不仅是何镜堂个人的代表作品,也是中国改革开放时期的代表性建筑。

45岁之前,何镜堂从未有过建筑作品,而他主持设计的首个作品深圳科学馆一经亮相便受到各方的好评。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对建筑设计持之以恒的热情,在专业上刻苦的钻研精神,加之长年累月的积累和沉淀,让何镜堂大放异彩。

此后,何镜堂真正开始了他的建筑设计之旅,他主持设计了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天津博物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钱学森纪念馆等标志性建筑。其中最为人熟知的还是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设计,该方案从全球344个应征方案中脱颖而出,集中体现了全球华人的智慧,成功诠释了中国文化的时代精神。

除了文化博览建筑,何镜堂在校园规划设计上也得心应手,他主持了澳门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重庆大学、国防科技大学、郑州大学、上海大学等近200个大学校园(区)的规划设计工作,并坚持在建筑创作中将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结合在一起,创造属于一个地区、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标志性建筑。

何镜堂的作品获国家级金奖2项、银奖3项、铜奖4项,省部级以上奖项30余项。这些卓越成就的背后是何镜堂对建筑事业的热爱,对学术的钻研,以及持久的专注和耐心,不变的定力和意志力。

(作者单位: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