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北京商报记者获悉,正在天津举办的第十四届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富士康科技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刘扬伟出席分论坛“亚洲制造业复苏”并发表演讲。对于苹果是否计划将供应链从中国大陆转移,刘扬伟明确表示没有。实际上,“果链”移出中国已是老生常谈,但在业内专家看来,中国之于苹果并非仅是进或出那样简单。
(资料图片)
“转移”声音又起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人们讨论“果链”转移问题时,苹果在中国的代工厂还在抢人。由于iPhone15量产在即,富士康、立讯精密、和硕等多家“果链”公司纷纷开启“抢人模式”。招聘信息显示,富士康目前开出了返费最高3500元的内部合伙人奖金计划,内部员工无论是自荐还是推荐他人成功入职并在职90天以上,即可获取。
招工之外,富士康针对应届生的招聘也颇友好,北科大毕业的张同学对北京商报记者介绍称,富士康的产品、运营、市场、管培等多个岗位都在招人,竞争不是很激烈,对专业性的要求也不苛刻。张同学称,自己曾在网上和富士康相关人员沟通过,简单了计算一下,自己在入职初期大概能拿到8000-9000元月薪,工作地点在深圳,虽然难和“BAT”大厂相比,但的确比前些年有所上涨。北京商报记者就相关问题联系富士康方面采访,未获回复。
不过苹果搬离中国的消息也非空穴来风,一直以来有市场声音称,苹果将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东南亚,例如据美国银行发布的报告称,到2025财年,苹果可能会将超过18%的iPhone生产转移到印度,高于目前的7%。由于当地制造的iPhone的可承受性提高以及消费者对高端手机的日益偏好,iPhone在南亚国家的市场份额可能会从目前的4%上升。
另外,从苹果最新的财报来看,印度市场的重要性有所上升,期间,苹果大中华区收入为178.1亿美元,同比下滑2.9%,美洲地区收入也同比下跌7.6%,但包括印度在内的亚太地区收入同比增15%。
去留都是难题
对于苹果产业链外迁问题,在业内专家看来,并不能简单地用是或否来回答。
产业观察家洪仕斌指出,相比国内,目前东南亚诸国的土地成本相对低廉,劳动力成本有相对优势,企业迁徙是市场规律下必然之举,但这并不意味苹果抛弃中国供应商,毕竟在中国涉及“果链”的供应商超过150家,均经过严格的筛选并掌握关键技术环节,很难被替代。
专家谈到,实际上,积极向海外迁出的主体不仅是苹果,更是中国这些代工厂,例如歌尔股份在2022年底便将11条苹果生产线转移到越南。
立讯精密等厂商也有类似动作。今年5月,立讯精密曾表示,随着宏观环境调整和市场变化,立讯在越南、印度以及墨西哥做出相应布局和规划。立讯在上述三个地区已经布局20%-25%左右的产能,未来可能会增长到30%左右。目前立讯产能较大部分布局在越南,对于印度我们积极探索、谨慎投资。
洪仕斌谈到,不难看出,苹果有着更大的计划,为保障供应链安全,实现产地的多元化,苹果希望裹挟供应商,一起加大对东南亚地区的投资。一方面,苹果有赖于中国厂商较为成熟的生产;另一方面,前几年疫情导致的产品延期也令苹果心生戒备,尽可能地分散风险。
不过在专家看来,苹果想实现上述规划难度不小,苹果的产品特性决定其必须贴近市场,及时、快速的物流和服务支持,高效的库存管理,才能够保证及时交货以及良好的售后体验,苹果若“大刀阔斧”地改动供应链,势必将付出更高成本,例如电子元器件的进出口就会形成高昂关税,这都是摆在苹果面前的现实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