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大名砚之冠端砚产自:广东省肇庆端砚以石质优良、细腻滋润和涩不留笔、滑不拒墨的优点,被推为「群砚之首」,是著名的实用工艺美术品。
(资料图)
2、用于书画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端石制砚,以石质要达到「温润如玉,眼高而活,分布成象,磨之无声,储水不耗,发墨而不损毫者」为佳品。
3、端石产于现在的广东省肇庆市东南烂柯山西麓端溪水一带。
4、肇庆古称端州,此处石料制成的砚台称为「端砚」。
5、端砚砚石是在唐代武德年间发现的,端砚石由于石质优良、细腻嫩爽、滋润、具有发墨不伤毫和呵气可研墨的特点。
6、端石中的佳品长年浸于水中,温润如玉。
7、《端溪砚史》称之:「体重而轻,质刚而柔,摩之寂寂无纤响,按之如小儿肌肤,温软嫩而不滑」。
8、歙砚和端砚并称,而端砚又较歙砚更佳,据说历代皆采端溪,到南唐李后主时端溪石已竭,不得已才采用次之的歙石。
9、 端砚有“群砚之首“的称誉,为砚中之上品,亦可再分等级。
10、它出产自广东高要城斧柯山,唐之前属端州,故得名。
11、采集端石的地方,通常距江滨三、四里处,逐渐升高分下岩、中岩、上岩、龙岩、蚌坑等采石之所;下岩洞在山底,终年浸水,而砚石贵润,所以下岩之质量最佳。
12、 但浸在水里的下岩想开采可不容易,只有每年秋冬河水降低之时才可进入,潭水无出口,须七十个人排排座,一个个将装水的瓮往上传至岩口,如此做个月余,潭水始得涸,才能进入取石。
13、明年春天水涨,则又得重新来过了。
14、若非如此,下岩之石所做的砚岂能如此发墨,真是好的东西必须经过淬炼才能成材。
15、但下岩到北宋时已开采净尽,明朝以后另辟的新坑或中、上岩,质量就没有那么好了。
16、端石的开采是非常艰巨的,因此古代的砚石真是得来不易。
17、从宋代文学家、书法家苏东坡在「端溪铭」中说:「千大挽绠,百夫运斤;篝火下缒,以出斯珍。
18、」可看出采石过程是非常艰巨。
19、唐代诗人李贺在「扬生端州青花紫石砚歌」中,用「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意思是说:赞石工攀登高处,凿取紫色岩石来制砚,他赞美端石的名贵和颂扬了端州石工采石的高超技艺。
20、 端砚还有另一个特征,为「有眼」。
21、如「鹦哥眼」、「了哥眼」等,据说是石嫩则眼多,石老则眼少,也有以眼来发质量优劣的,最上为活眼,再来是泪眼、死眼等。
22、 其实所谓「眼」便是砚上石纹,倒不一定和质量相关了。
23、写字时多个水灵灵的眼注视是不错,又可增加砚的可欣赏性,但长出眼的地方不好,影响磨墨,却不如不要的好。
24、另外端石的颜色也被视为和质量有关,有紫、青、白等颜色,而以白色最佳,紫色最下。
25、端砚的优点,一是下墨,二是发墨,三是不损亳。
26、端砚的石质能达到致密、坚实、幼嫩、滋润,这与端砚的石品有着密切不可分的关系。
27、端砚石品中有蕉叶白的,有火捺的,兼有青花。
28、只要是砚石质地致密、坚实、幼嫩、润滑,发墨而不伤毫,就能成为一方好砚材。
29、 端石石品繁多,真正好的名贵石品也是难得的。
30、石品中有鱼脑冻,是较名贵的石品,有如受冻的鱼脑而得名。
31、清吴兰修《端溪砚史》中载:「一种生气,团团圞圞,如澄潭月祥者,曰鱼脑冻」。
32、其质细腻、幼嫩、滋润,一般产于水岩。
33、青花是名贵的石品,青花细致有如波面微尘,像轻纱,似水藻,隐约在紫石上面,秋之无形,沈入水中,方清晰可见。
34、细润如玉,叩磨无声。
35、蕉叶白是端石品中之一,形状如蕉叶初展含露欲滴,上下四旁有火捺花纹装饰。
36、蕉叶白处细嫩,石质较软,易于发墨,主要产于志坑。
37、端石中还有天青、火捺、猪肝冻、金星点、金银线、冰纹、石眼等品名。
38、端石石眼,以其形似而定名,有鸲鹆眼、乌鸦眼、鹦哥眼、象眼等;按其神态之分有活眼、泪眼、瞎眼等,还有高眼、低眼、底眼之分,石眼在端石砚雕刻艺术中起着装饰美化作用。
39、具有欣赏价值,被文人视为珍宝。
40、古代文人以石眼视为端石质地高洁、细润有神,犹如人的眼睛,别具一格,以此认为鉴别端石质量高低的标准。
41、其实,石眼对端石没有直接价值,只不过起了装饰效果,令古人称宝,视为珍藏。
42、端砚制作过程较为复杂,工序繁多。
43、主要分采石、维料、制璞、雕刻、配合、打磨(即磨光)、上蜡等等工艺过程。
44、清代端石砚要求因材施艺,因石构图,在题材、立意、构图、造型、利用何种雕法都要精心推敲,刻划得当。
45、保持了端砚的古雅、朴实,古色古香、形态自然的特点。
46、如北京故宫收藏的「端石双龙砚」、「猫蝶砚」是端砚中的佳品。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